地产人物
人物观点
视觉档案

    罗超没想到,一套集资房让他成为地产职业经理人。

    一个人成功的背后,有着不同的契机和故事,作为郑州房地产界的风云人物,罗超成功的背后,也有一段不同寻常的故事。当年因为一套集资房,他不得不选择了离开“铁饭碗”,投身房地产行业。没想到这次被动选择,却是一个契机,成就了一位成功的房地产职业经理人。

    集资房打破了“实业报国”梦想

    1993年,刚刚大学毕业的罗超,怀揣着“实业报国”的理想,放弃了进入新闻行业的机会,进入一家国企做党委办公室秘书的工作。而一年后的一件事,彻底打破了罗超“实业救国”的理想,让他毅然选择离开了这家国企。

    1994年罗超和妻子需要两万块钱买单位的集资房。罗超七拼八凑从亲戚同学那里借了两万块钱。当时这还是一笔很大的数目。两万块钱的债务,迫使罗超放下理想来面对现实:“这时候,就想跳槽,换个工资高一点的工作。”正好当时有家房地产公司招聘,罗超很顺利地进入了这家公司。

    这一年是1995年,房地产尚未成为一种行业,福利房与集资房依然是人们安居的主要渠道,“商品房”这个名词刚刚出现,许多人对此感到既陌生又新鲜。罗超没想到的是,此后十几年,他的工作一直和这三个字有关。

    踏入地产业,江湖岁月催

    回忆起初入房地产行业时的情况,罗超说:“那时候很多人根本没有商品房概念。很多企业还分房子、集资盖房等。只有个体户、私营企业老板以及有实力的人才会买房子。也没有实行招拍挂,房地产公司的土地基本都是靠划拨。”

    对于销售模式,罗超说:“那时候也没太多的营销模式,报纸上也很少见到房地产广告,顶多是在工地的围墙上刷上广告。20世纪90年代末期,各路民营资本都想在房地产行业中“大捞一笔”,加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,使得房地产行业犹如一锅尚没有煮熟的粥。

    郑州市第一批物业人

    房地产行业的发展,让另一个新兴的行业——物业应运而生。1997年下半年,跳槽到另一家公司的罗超开始接触物业。当时房地产公司做物业的很少,罗超作为郑州市最早一批物业的从业人员,亲历了物业从成立之初的生涩到逐渐成熟的过程,过人的工作能力,让当时不到30岁的罗超当上了郑州第一届物业企业协会的理事,也是最年轻的理事。

    后来,因为种种原因,罗超离开了物业公司,因为在业内的出色工作经历,他又迎来了事业的又一个发展高峰。

    2001年,罗超的一个朋友盛邀他加盟郑州一家很有实力的房地产公司,也就是罗超现在工作的河南开祥置业股份有限公司,在这里,他不断地超越自我,在房地产界渐露锋芒。在开祥,罗超把在房地产行业积累的能量和经验,都释放了出来:2001年加入开祥,从物业干起;2006年开始做销售,中间还做过一段时间的客服。学习能力极强的罗超,向所有的人展示了他极强的适应性和工作能力。

    2006年,刚刚接手销售工作,对销售并不熟悉的他边学习边干,到年底的时候很好地完成了当年的年度指标,让许多人对他刮目相看。

    面对房地产行业的风云变幻,罗超语气淡定,而目光中却充盈着热情和坚定:“虽然在行政、物业、客服、销售多个部门干过,但我要求自己在每个岗位上做到最好,学习、诚信和努力是我实现理想的原则。”

姓名:罗超
职位:总经理助理
单位:河南开祥置业股份有限公司
面对房地产行业的风云变幻,罗超语气淡定,而目光中却充盈着热情和坚定:“虽然在行政、物业、客服、销售多个部门干过,但我要求自己在每个岗位上做到最好,学习、诚信和努力是我实现理想的原则。”